时间: 2025-04-01 04:23:32 | 作者: 华体育网页版官方入口
1971年7月9日至11日,时任美国国务卿的基辛格秘密抵达北京,同周恩来举行了会谈。1971年7月16日,中美双方发表了会谈公告。公告宣布,美国总统尼克松将于1972年适当时候访问中国。
中美两国,缓缓打开了尘封已久的对外关系大门,开启了20世纪最重要的历史时刻。
然而,就是这一份公告的发布,却惹怒了一位中国的老朋友,阿尔巴尼亚劳动党、阿尔巴尼亚国家领导人霍查,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以表达自己的愤慨:
美帝国主义还在东南亚残害越南人民,中国却在北京和美国秘密谈判!这是中国对越南人民和阿尔巴尼亚的背叛!
为此,这位老朋友不惜写信责问,信中表达了自己对于中美关系缓和的强烈的抗议,以及为什么如此重要的大事情没能跟他一起商量!这份信经过飘洋过海,终于辗转到达手里时,已是过去了多日。在阅读完信件全文后,对身边人说出一句话,道出了背后的真相。
阿尔巴尼亚,曾经被中国赞誉为欧洲社会主义明灯,是中国的铁哥们,好兄弟。地处欧洲东南,巴尔干半岛西南部,南面接壤希腊,东面濒临马其顿,北方则是壤塞尔维亚和黑山,西面隔着亚得里亚海和奥特朗托海峡与意大利隔海相望,全国人口不足300万,国土面积28748平方公里。
1949年11月23日,新中国刚成立一个多月,阿尔巴尼亚宣布承认新中国,中阿两国建立外交关系,1954年开始互派大使,于此同时中国开始向阿提供援助。此时中国,阿尔巴尼亚同属于社会主义阵营,团结在苏联老大哥的周围,由大哥苏联担负了援助阿尔巴尼亚的主要部分,中国提供一些基本的生产和生活物资等辅助部分。
后来,苏联与阿尔巴尼亚反目,关系破裂,苏联随后终止了对阿尔巴尼亚的援助,这时中国的援助成为了最重要的部分,并且由于同属社会主义阵营,中国对阿尔巴尼亚提供的援助,都属于无偿性质的援助。
1.阿尔巴尼亚掩体化政策,从1967年到1986年最近一段时间内的,阿尔巴尼亚整整建造了数十万个碉堡,其中的钢筋和水泥大部分由中国提供。要知道一个事实是,阿尔巴尼亚全国国土面积只有不到2.9万平方公里,几乎平均1平方公里就有25个碉堡!这些钢筋水泥,对于60年代工业还不发达的中国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付出!
2.在阿尔巴尼亚地库下,埋藏着大量破旧废弃的中国歼六战斗机和解放牌卡车,这些破旧磨损的已经没办法使用的战斗机和卡车,向着人们诉说着曾经的中阿友谊。
除此之外,中国援建年产20万吨化肥厂,每公顷耕地可用400公斤化肥,远超中国,累计援助粮食180万吨;中国大批进口阿尔巴尼亚生产的钻石牌香烟,阿尔巴尼亚香烟、古巴糖成为60年代为数不多的进口货!
据统计,中国援阿尔巴尼亚成套项目142个,建成91个,前后派出工程人员约6千人,提供援助款75笔,协议金额100多亿人民币,另有大量军事设备用于阿尔吉尼亚的国防建设。
在那段时间内,只有200万人口的阿尔巴尼亚,随处可见中国的解放牌汽车、永久牌自行车、上海牌手表、熊猫牌收音机。
而同一时期,中国大量的贫困人口,挣扎在温饱线上,只有极少数人才能用得起解放牌汽车、永久牌自行车、上海牌手表、熊猫牌收音机。
为了援助欧洲的兄弟,中国可谓是勒紧腰带!点亮了这盏欧洲社会主义明灯,就是太过耗油了!
面对来自中国如此庞大的援助,如果阿尔巴尼亚一点反馈都没有,那可就太白眼狼了。阿尔巴尼亚对于中国的支持,由于阿尔巴尼亚国小人少,战略位置的重要性也不足,总体来说,有如下3个方面:
1949年11月23日,在新中国刚成立仅54天,阿尔巴尼亚宣布与中国建交。
从1961年起,阿尔巴尼亚就开始带头组织中国重返联合国并恢复合法席位问题提案,因为当时新中国不在联合国,必须由联合国的会员国提案表决通过后,中国才能恢复席位。虽然在1961年只获得获得了36票支持,48票反对,没能通过。但是,之后十余年不懈的努力,终于来到1971年这一历史时刻。
1971年10月23日,阿尔巴尼亚代表在联合国发言: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则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仅如此,阿尔巴尼亚代表还通过当场宣读中国的声明,驳斥了美国散布的“中国同意让台湾留在联合国”的谣言。
1971年10月25日,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联名向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提出提案,即著名的两阿提案:
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承认她的政府的代表为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并立即把蒋介石的代表从它在联合国组织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所非法占据的席位上驱逐出去。
最终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通过,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
平心而论,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的过程中,虽说是历史大势,不可阻挡,无非早进晚进的问题,但是阿尔巴尼亚的确是出了大力,立了大功的。
阿尔巴尼亚建国后,地缘上邻近南斯拉夫,在一开始由于两国同属于社会主义阵营,所以关系十分融洽。1946年,南阿签署《南阿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后,大批南斯拉夫专家进驻阿尔巴尼亚,大量粮食、生产物资进入阿尔巴尼亚,阿尔巴尼亚的经济民生很快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作为社会主义的老大哥苏联,出于国际战略的需要,也开始建立与阿尔巴尼亚的直接联系。后来苏联和南斯拉夫关系的恶化,阿尔巴尼亚人毫不犹豫地倒向了苏联,霍查在信中甚至称呼斯大林为尊贵的父亲。
1955年赫鲁晓夫上台掌权后,全面否定斯大林主义,同时有意调整苏联与南斯拉夫之间的关系。
此时的阿尔巴尼亚继续借苏联的支援而生存,但是由于霍查对于赫鲁晓夫并不感冒,同时反对赫鲁晓夫全面否定斯大林的做法。但赫鲁晓夫却对阿尔巴尼亚索要苏联援助,而不支持他很生气,于是性格直率的赫鲁晓夫下令减少对阿尔巴尼亚的援助。
霍查对苏联减少援助的做法也很生气,他一气之下居然宣布退群,退出华约组织。这大概是苏联主导的华约国家第一次出现分裂。
此时,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苏关系出现矛盾,继而关系出现裂痕。为了国际政治的需要,中国与阿尔巴尼亚相互声援,共同在国际上发声,抵抗来自苏联强大的压力。
1960年6月,在罗马尼亚举行12个社会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苏联代表团公开指责中国是教条主义,阿尔巴尼亚是会议上唯一反对苏联指责的国家。
1959年,苏联和阿尔巴尼亚关系还很友好,苏方曾向阿尔巴尼亚提供12架米格-19PM全天候导弹截击型战斗机,并帮助其培训战机飞行员,充实防空力量。而后来中国研制的歼6战机主要是仿制米格-19S昼间航炮型和米格-19P全天候航炮型,只能用于白天作战,而且不配备导弹。为了支持中国改进歼6,阿尔巴尼亚将本国空军的12架米格-19PM战斗机全部交给了中国,为研制全天候型歼-6战斗机提供了巨大帮助。为了报答阿方的支持,中国后来了无偿向其提供了大批歼6、歼7战机。
受限于国小地狭,民小军弱,阿尔巴尼亚对于中国的支持更多的是外交上的声援,落实到实处的,真的只能说一句,臣妾办不到阿!
从60年代起,在阿尔巴尼亚钢铁、铜、军工、煤炭、石油、机械、化肥、纺织等方面,中国在自己的经济都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对阿尔巴尼亚进行无偿援助的援助,已超越了中国自己的经济负担能力。
但是阿尔巴尼亚并不珍惜中国人勒紧裤带支援的物资,阿尔巴尼亚国内马路边的电线杆用中国援助的优质钢管做成;援助的化肥和棉花,随意堆放在露天场合,任凭日晒雨淋;如此很多物资生锈过期,造成大量浪费。甚至据史料记载,阿尔巴尼亚代表团到中国来访问的机票钱,都要找中国给报销。
而在阿尔巴尼亚普通民众的心目中,这么多东西浪费了并没关系,反正中国还会再给,更可怕的是,这种想法自上而下,也包括阿尔巴尼亚领导人霍查。
霍查在公开场合也毫不掩饰地说:你们(中国)有的, 我们也要有。我们应该你们的帮助,就好像弟弟需要哥哥的帮助一样。
时任中国驻阿尔巴尼亚大使的耿飙在回忆录中提到:“从1954年以来,我们给阿的经济、军事援助将近90亿元人民币,阿总人口才200万,平均每人达4,000多元,这是个不小的数字。我们援阿的化肥厂,年产20万吨,平均一公顷地达400公斤,远超于我国农村耕地使用的化肥数量。而军援项目之繁多,数量之大,也超出了阿国防的需要。”
无偿的援助,得来的太过于容易,反而得不到别人珍惜,也落不到好处,白白浪费了。
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为扭转恶化的中苏关系,中国代表团赴苏参加十月革命成功47周年大会。阿尔巴尼亚不同意中国的做法,也不同意苏联和解。
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随后美国媒体宣布尼克松总统将于次年正式访问中国。霍查大为震惊,于是就有了开篇那一幕。
霍查在日记里发泄不满,大骂中国,并且写信质问:这么大的事,我们为啥不事先同阿尔巴尼亚商量?
1972年冬,阿尔巴尼亚国防部长巴卢库率军事代表团访华,狮子大开口,要求中国援助500辆坦克,建设一条对付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和以苏联为首的华约的钢铁长城。
这种荒唐的匪夷所思的要求,震惊了中国政府,然后被拒绝了。中国认为阿尔巴尼亚不能无限期的依赖中国援助,应该降低对中国援助的期望。
随后,霍查先是指使阿尔巴尼亚国内的媒体对中国进行影射,后来又开始公开指责中国搞机会主义同美国改善关系,并且大力批判毛主席的三个世界理论。
1977年,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访问北京,受到热烈欢迎。对此霍查大为不满,阿尔巴尼亚将中国、苏联、南斯拉夫划分为修正主义国家,并且觉得自身才是世界上唯一的马列主义国家,霍查一直认为只有斯大林和他自己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都不算。
1978年,霍查发表《帝国主义和革命》一书,称中国是比苏联更危险的敌人,将苏联、中国、南斯拉夫并列为社会帝国主义国家。
霍查口无遮拦的大放厥词,深深伤害了两国的友谊,也激怒了当时执掌党和政府全面工作的。1978年7月7日,中国正式停止对阿尔巴尼亚的援助。同时,阿尔巴尼亚也中断了与中国的一切贸易、文教、科技关系。
阿尔巴尼亚与中国结盟可以有效的预防苏联对霍查政权的冲击,确保内政独立与安全,借助中国消除来自苏联的威胁,确保霍查本人在阿尔巴尼亚的强权政治。这才是阿尔巴尼亚倒向中国的深层原因,也是小国在大国间的制衡之术。
对于中国来说,对阿尔巴尼亚的援助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考量,超出能力无偿援助,注定了这种援助是难以持久的。
同时霍查个人作为最坚定的斯大林路线捍卫者,不具备国际视野以及务实的战略,把个人情绪和民族主义带入到阿尔巴尼亚的政治外交中,不仅要同美国英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斗争,还要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斗争,更是与近邻南斯拉夫势不两立,彻底被国际社会孤立。
也正是看到了这种深层次的原因,才果断叫停援助,摆脱中阿关系的畸形状态!
1985年4月,阿领导人霍查逝世。阿尔巴尼亚新的领导人上任之后,开始努力修复和中国的关系。
90年代东欧巨变,阿尔巴尼亚于1990年底也布开始实行多党制,国家走上政治多元化和议会民主的道路,放弃社会主义。
但是随着一带一路走进欧洲,阿尔巴尼亚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开始逐渐显现其重要性。
阿尔巴尼亚是进入亚得里亚海的必经之路,通过海运,向北直达东欧,向南直达非洲,向西与意大利最近处只有40公里。再之后,阿尔巴尼亚成为欧盟候选国。
国与国之间的交往,虽说有时候出于各种考虑,会有无偿援助,但是这种无偿援助不能超出自身的国力,凡是都应该以自身国内建设为主,否则是不能够持久的,升米恩,斗米仇之下,本来传为佳话的友谊小船,说翻就翻。
阿尔巴尼亚,接受他国援助,靠着援助立国,先是苏联援助了15年,后来中国援助将近20年,然后国内仍旧是一贫如洗,工业化进程迟迟不见起步,时至如今依旧是欧洲最为贫穷的几个国家之一。
所以,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应该丢掉幻想,脚踏实地,发展自己的工农业,把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上,才是真的立国之本!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阿尔巴尼亚也可以化用一下这句话,受人以鱼不如授受人以渔,接受的受!别让自己的国家成为别人口中那个扶不起的阿斗!
对此,亲爱的小伙伴们,你们怎么看?对于一个有前科的欧洲小国,是否应该值得信任,再次援助呢?
我是三道历史,本文《中国外交史:纵横天下》第2期,感谢您的阅读!全文约5600余字,长文整理,原创不易,感谢您的支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太难了!纯电车又开始大降价,最高下调48%,宝马i3、ID.4 X上榜
90后重庆妹儿的“飞伞环游记”:辞职花20万学滑翔伞 一年飞行超2000公里
新消费日报 Gore-Tex制造商回应含氟面料或致不孕;老铺黄金去年净利润14.7亿元;宇树机器人售卖机器狗,一分钟卖出超百万元……